中医治疗肝癌肝内转移“因人因时因病而异”,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,肿瘤疾病的阶段不同,治疗也会不同,这就是中医“辨证论治”的根本。专家表示,西医把肿瘤分成肺癌、胃癌、白血病等等不同的疾病,只要诊断疾病性质,就不管个体差异一律实行规范治疗,这有它的科学性,而且随着西医技术的发展,各种新理论和新的治疗方法也是层出不穷,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局限在针对“肿瘤”本身,而没有看到人的整体。
中医的“辨证论治”就是在强调个体差异的同时,从人的整体出发,而不是仅仅针对肿瘤,通过辨证论治,达到调理身体综合机能、平衡阴阳,从而“扶正祛邪”的目的。
孙锡高主任认为:肝癌肝内转移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,六淫、七情、外伤等原因诱发的结果。与其它疾病不同的是,上述致病的内外因素,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,又能产生一种“毒”。由于毒的日积月累,才引发了肝癌肝内转移。所以肝癌肝内转移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。肿物是其局部表现,应把治疗全身与局部、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。治疗肝癌肝内转移使用的药物,主张既峻猛攻邪,又使病人食欲增加,不伤其中任何一方。治疗的基本点是驱邪,邪去正即安。
病例分析:
刘先生,2010年3月20日彩超:肝脏大小在正常范围内,形态尚可,被膜尚连续,肝实质回声不均匀,血管显示尚清晰,门静脉,肝静脉走行正常,肝内外肝内未见扩张。肝右叶见直径5.0mm,5.4mm多个强回声光斑,伴后方声影。肝左叶见大小约87.4,77.4mm低回声区,边界尚清晰,形态尚规则。胆囊大小62.6,34.7,27.5mm,形态尚可,壁光滑,腔内透声可。脾脏大小2701平方毫米,脾脏形态尚可,被膜尚连续,实质回声尚均匀。
腹腔肠气较多时探查,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。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。
超声提示:肝左叶内占位性病变:肝内肝内结石
4月中旬,在当地中医院化疗15次,放疗5次,出院后病人要求进行中医治疗,随即来诊接受中药治疗。
孙锡高主任辩证属热毒蕴结,上热下湿,阻塞肺窍,治疗应以清热解毒,利湿散结为主。
方药:蝉衣、片姜黄、僵蚕、香附、杏仁、枇杷叶、焦三仙、半枝莲、白头翁、蝉衣、僵蚕、片姜黄、竹茹、枳壳、焦三仙等,水煎服;
二诊,病人气色恢复,病情暂稳定,调整药方继续治疗;
六诊:复查一切症状病情未发展,病人面色红润,身体康
随访病人,至今未见异常。
中医的“辨证论治”就是在强调个体差异的同时,从人的整体出发,而不是仅仅针对肿瘤,通过辨证论治,达到调理身体综合机能、平衡阴阳,从而“扶正祛邪”的目的。
孙锡高主任认为:肝癌肝内转移是人体脏腑阴阳失调,六淫、七情、外伤等原因诱发的结果。与其它疾病不同的是,上述致病的内外因素,使体内产生寒性或热性瘀滞后,又能产生一种“毒”。由于毒的日积月累,才引发了肝癌肝内转移。所以肝癌肝内转移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病变。肿物是其局部表现,应把治疗全身与局部、治本与治标结合起来。治疗肝癌肝内转移使用的药物,主张既峻猛攻邪,又使病人食欲增加,不伤其中任何一方。治疗的基本点是驱邪,邪去正即安。
病例分析:
刘先生,2010年3月20日彩超:肝脏大小在正常范围内,形态尚可,被膜尚连续,肝实质回声不均匀,血管显示尚清晰,门静脉,肝静脉走行正常,肝内外肝内未见扩张。肝右叶见直径5.0mm,5.4mm多个强回声光斑,伴后方声影。肝左叶见大小约87.4,77.4mm低回声区,边界尚清晰,形态尚规则。胆囊大小62.6,34.7,27.5mm,形态尚可,壁光滑,腔内透声可。脾脏大小2701平方毫米,脾脏形态尚可,被膜尚连续,实质回声尚均匀。
腹腔肠气较多时探查,腹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。双侧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。
超声提示:肝左叶内占位性病变:肝内肝内结石
4月中旬,在当地中医院化疗15次,放疗5次,出院后病人要求进行中医治疗,随即来诊接受中药治疗。
孙锡高主任辩证属热毒蕴结,上热下湿,阻塞肺窍,治疗应以清热解毒,利湿散结为主。
方药:蝉衣、片姜黄、僵蚕、香附、杏仁、枇杷叶、焦三仙、半枝莲、白头翁、蝉衣、僵蚕、片姜黄、竹茹、枳壳、焦三仙等,水煎服;
二诊,病人气色恢复,病情暂稳定,调整药方继续治疗;
六诊:复查一切症状病情未发展,病人面色红润,身体康
随访病人,至今未见异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