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道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,也是老年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,主要发生于咽下部、中部(主动脉弓处)和食道下部。
中医认为,食道癌病机之根本为阳气虚弱,机体功能下降,主强治疗宜温阳益气,扶助正气,提高机体功能,方能取得良好疗效。
中医治疗取西医辨病之长与中医辩症相结合,以中医整体治疗观为根本,趋向于辨证与辨病结合,扶正与祛邪结合。围绕患者“身、心、医、食”四个阶段,或活血化瘀、或软坚散结、或扶正补虚、或微循环调节、或温补、或祛热、或调理、或滋养,循序渐进,稳步治疗,提升患者疾病免疫力,畅通人体气血循环,修复脏腑组织功能,癌痛逐步消失。运用中医靶向导药技术,将抗癌药物送达病灶部位,灭亡肿瘤细胞,使瘤体逐步缩小直至消失,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病例分析:
赵先生,58岁,扬州人。 患者2014年10 月进食困难,饭量减少,大便难解,日渐消瘦。年底,患者进食已很困难,且口吐白粘沫,经南京市鼓楼医院CT拍片检查,诊断为“食管中段癌”。 病人因拒绝手术,来到南京航天医院中医科接受中药治疗;孙锡高主任接诊。
2015年1月7日初诊:形瘦倦怠,四末欠温,舌胖大,边有齿印,脉沉迟。 查:胃脘及脐左压痛,指甲印属寒型,症属寒瘀毒结,应以温阳解毒,化瘀消痰破结为主。
拟方: 黄药子、生南星、熟附子、三棱、青礞石、莪术、荜拨、甘草、威灵仙、木香、砂仁、急性子、 玄明粉、生半夏、肉桂、干姜、郁金、人参、熟地、大黄。 水煎,每日一剂,早晚饭后一小时服。
二诊:药后,大便泄下污物粘冻甚多,自觉病情好转,病人能进食。原方去玄明粉继续跟踪观察治 疗。
四诊:患者精神好转,饮食增进软食,虽大黄仍继续使用,但泻下已不甚太多,胃脘及脐周压痛已 不明显。自觉身体轻松,行走活动有精神。随症加减,继续治疗。 服药半年余查食道肿块已不明显。
临床心得:
此例病人,以大辛大热之药软坚散结,化瘀攻毒为主,病人随着局部肿瘤和全身 病情的逐步好转,所有辨证实点亦相应渐渐变化,使病人逐一得到理想的治疗。随访至今, 病人状态好,气色体质均好,没有复发。
中医认为,食道癌病机之根本为阳气虚弱,机体功能下降,主强治疗宜温阳益气,扶助正气,提高机体功能,方能取得良好疗效。
中医治疗取西医辨病之长与中医辩症相结合,以中医整体治疗观为根本,趋向于辨证与辨病结合,扶正与祛邪结合。围绕患者“身、心、医、食”四个阶段,或活血化瘀、或软坚散结、或扶正补虚、或微循环调节、或温补、或祛热、或调理、或滋养,循序渐进,稳步治疗,提升患者疾病免疫力,畅通人体气血循环,修复脏腑组织功能,癌痛逐步消失。运用中医靶向导药技术,将抗癌药物送达病灶部位,灭亡肿瘤细胞,使瘤体逐步缩小直至消失,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。
病例分析:
赵先生,58岁,扬州人。 患者2014年10 月进食困难,饭量减少,大便难解,日渐消瘦。年底,患者进食已很困难,且口吐白粘沫,经南京市鼓楼医院CT拍片检查,诊断为“食管中段癌”。 病人因拒绝手术,来到南京航天医院中医科接受中药治疗;孙锡高主任接诊。
2015年1月7日初诊:形瘦倦怠,四末欠温,舌胖大,边有齿印,脉沉迟。 查:胃脘及脐左压痛,指甲印属寒型,症属寒瘀毒结,应以温阳解毒,化瘀消痰破结为主。
拟方: 黄药子、生南星、熟附子、三棱、青礞石、莪术、荜拨、甘草、威灵仙、木香、砂仁、急性子、 玄明粉、生半夏、肉桂、干姜、郁金、人参、熟地、大黄。 水煎,每日一剂,早晚饭后一小时服。
二诊:药后,大便泄下污物粘冻甚多,自觉病情好转,病人能进食。原方去玄明粉继续跟踪观察治 疗。
四诊:患者精神好转,饮食增进软食,虽大黄仍继续使用,但泻下已不甚太多,胃脘及脐周压痛已 不明显。自觉身体轻松,行走活动有精神。随症加减,继续治疗。 服药半年余查食道肿块已不明显。
临床心得:
此例病人,以大辛大热之药软坚散结,化瘀攻毒为主,病人随着局部肿瘤和全身 病情的逐步好转,所有辨证实点亦相应渐渐变化,使病人逐一得到理想的治疗。随访至今, 病人状态好,气色体质均好,没有复发。